发布时间:2019-09-10 11:01:09
前言:今天是2019年9月10日,马云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回顾马云从零开始建立起的阿里巴巴,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好似一本荡气回肠的金庸小说。“风清扬”将独孤九剑传下之后,便飘然而去。
本文将马云的前半生分为三个时代,意在展示一位奋斗不息的创业者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其中困难重重、艰难险阻,且看马云如何面对。
01
少年时代:因为英语与世界结缘
1、有着大侠梦的西湖少年
1964年9月10日在杭州的一间医院,一个身材瘦弱,但有着明亮眼睛的婴儿出生了。婴儿的爷爷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马云。
小马云渐渐地长大了,但是却没有继承父亲英俊的外貌,颧骨深凹,头发扭曲,脑袋上大下小,多年以后还得到了个外号:“ET(外星人)”
小马云的童年过得并不好,身材瘦弱的他不甘心被欺负,总是主动挥起拳头保护自己,曾经因为打破了头,缝了13针。
▲童年的马云
马云小时候的志向是当一名大侠,从小学开始,成绩从来都是全班倒数。
上初中的时候,班上来了一位美女老师教地理,这位美女老师为了鼓励大家努力学习地理,跟同学们讲了一个关于她的小故事:有次她在西湖看风景,突然来了好几个老外,向她咨询杭州的旅游景点,美女老师用英语跟他们对答如流,把一群老外震惊的不行。
不过马云没从这个故事中激发他学习地理的兴趣,却让他发现,学好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不能给中国人丢脸。
马云买了一台袖珍收音机,跟着英文广播学英语,并且每天跑到西湖边去找老外搭讪,骑着自行车带着老外满杭州跑。
也正是因为这个主动找外国人联系口语的举动,改变了马云的一生。
2、三次高考,坎坷求学
1980年,澳大利亚的莫利一家来华旅游,在杭州的孤山公园结识了16岁的马云。
此后他们便保持通信,莫利先生在每次回信中都会为马云细心的修改英文。马云上大学期间,他每隔6个月会给马云寄一张支票,两年多时间里总共寄了大概两百澳元。
▲少年马云与戴维·莫利合影
马云21岁那年,收到莫利先生的邀请去了纽卡斯,于是,有了马云的第一次跨国之行。“澳大利亚之旅真正地改变了我。”马云说,“没有那29天我永远不会像今天这样思考”。
此为后话按下不表。时间回到1982年,当时18岁的马云参加了高考。等到分数下来,马云一看就傻了眼,数学只考了1分,大学自然是上不了。
1983年,马云开始蹬三轮给杂志社送书刊杂志,那时的杭州街头,多了一个瘦弱且汗流浃背的身影。
有一天,马云偶然看到了一本书——路遥的成名作《人生》。看完后,马云重燃斗志,又回到课堂,准备第二次高考。
第二次参加高考的马云显然比第一次轻车熟路,但是数学还是只有可怜的19分。
再次失败的马云又开始找工作了,先后找了11份工作,全部被淘汰。
1984年,马云第三次参加高考,数学考到了自身的巅峰——89分,但可惜的是,马云的总成绩离本科线还差5分。但由于杭州师范学院的英语专业招生指标未满,部分英语优异者获得升本机会,马云以专科的成绩被杭州师范学院破格升入外语本科专业。
▲在师范学院读书时期的马云
进入大学后,马云变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凭借出色的英语稳坐外语系前五名。之后马云当选学生会主席,后来还担任了两届杭州市学联主席。
而这时的马云也迎来了他的爱情,一个名叫张瑛的女同学发现了这个长相怪异、身材瘦弱的男孩子身体之下惊人的能量和才华,此后多年,不弃不离。
▲张瑛
02
青年时代:从马老师到马老板
1、遵守承诺,做了6年老师
“马云,我把毕业生分到大学里面去当老师的,你是第一个,你到那里至少要干满5年。”1988年,大学毕业的马云被分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做英语老师,离校那天,时任杭州师范学院副院长的黄书孟亲自把马云送到校门口。
黄书孟负责当年的毕业生分配工作,按正常轨迹,马云会被分到某所中学或小学当英语老师。然而由于当时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急缺英语教师,马云又格外优秀,不仅成绩突出,还做过3年校学生会主席、2年杭州市学联主席,黄书孟因此大胆推荐了他。
马云很快便展现出自己的教书才华。他的一个学生这样回忆:“马云讲话永远激情洋溢。他上课前从不备课,但课堂上常常妙语连珠,十分有意思。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大家对英语的兴趣倍增。”
▲马云的学生
后来成为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的蒋芳是马云的学生,她回忆,马云就像一团火,很快就把教室“点得热乎乎的”。当别的老师还在照本宣科,马云却是天马行空,从异国文化到人生理解,讲到兴起还会一屁股坐到讲台上,“特高兴地跟我们扯,不知不觉很快就打下课铃了。”
马云很快成了“明星老师”,课堂永远挤满了学生。在当年的教学视频中,马云梳着当时流行的分头,得意地对自己竖起大拇指:“我还是比较适合教书的,我教书教得很好,真的很棒!我觉得自己可能教书教得炉火纯青!”
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6年多的时间里,马云有过几次跳槽加薪的机会。一次来自深圳,薪酬每月1200块,另一次来自海南,工资3600块一个月,当时马云一个月工资才120块。这些机会他心动过,也犹豫过,但想到自己曾答应黄书孟的话。“最后想承诺就是承诺,不去就不去。一熬,熬了六年。”马云在一次演讲中回忆。
2、第一次创业
1994年,马云被评为杭州电子工业学院“首届优秀青年骨干老师”,与其他获奖同事一起登上校报。后来马云发起了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开始在杭州翻译界有名气。
1992年,由于很多人来请马云做翻译,28岁的马云开始了第一次创业,成立了海博翻译社,请退休老师做翻译。
▲海博翻译社时期的马云
由于刚开始没有名气,翻译社的收入,连房租都付不起,更别说工资了。马云只好带着夜校学生们去义乌小商品市场批发商品拿回杭州卖。那段时间,马云卖过鲜花、礼品、袜子、内衣,还有医疗器械,勉强维持着翻译社的生计。
一直到1994年,海博翻译社营收持平。那时一名来自西雅图的外教比尔和马云聊互联网,马云开始寻找机会决定创业。
1995年初,马云作为翻译来到洛杉矶沟通落实一起高速公路的投资。未果,马云便从洛杉矶飞到西雅图找比尔,比尔的女婿斯图尔特在西雅图第一个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公司VBN工作,马云经比尔介绍去参观。
根据马云日后在央视《人物》栏目的讲述,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
斯图尔特向马云介绍说,这就是电脑,这就是internet,你搜什么东西,一搜就出来了,你可以试试。
马云说,我不敢碰,这东西太贵了,碰坏了不得了。
斯图尔特说,又不是炸弹,不会爆炸的,你尽管碰没事。
于是,马云小心翼翼地在雅虎的搜索栏输入了四个字母:BEER(啤酒)。
搜索结果出来了,马云看到了世界各地的啤酒。但是没有中国的。他输入“中国啤酒”,但是返回的是“No data”(没有数据)。
马云问斯图尔特,能不能给我的翻译公司做一个网页放在上面?斯图尔特说没问题。于是他们做了一个简单的网页,上面只有一段海博翻译社的简介和一个邮件地址。然后马云就逛街去了。
2个多小时候,斯图尔特告诉他,有人发邮件给你了。
马云欣喜地回到住地,打开邮箱一看,有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的5封邮件。其中一封说,这是我在网上发现的第一家来自中国的公司,你们在哪,我想跟你们做一笔生意。
这就是马云第一接触互联网的经历。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3、辞职投身互联网
1995年3月回国后,马云立刻召集了自己的朋友和学生,一共24个人挤在马云家里,给他们讲述自己的美国“奇遇”。最后表达了自己想成立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想法。
当时在场的24个人,有23个人都投了反对票,只有一个叫宋卫星的人说可以试试,不行再回来呗。
马云就这样犹豫了很长时间,才最终辞去了公职。
辞职时,学院的领导被马云的突来之举搞懵了。他大惑不解地问:“马老师,你不是在开玩笑吧?你书教得好好的,为啥突然辞职?是学院委屈你了吗?”
“不是的”马云连声解释。“学校对我挺好的,我是想趁自己现在还年轻出去闯闯。”
那天,在校领导办公室,马云足足解释了一个上午,校领导还是真诚挽留。但互联网的商机不能错过,马云深知,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1995年4月,马云夫妇,加上电子工学院的同事何一兵,在杭州文二路租下一间12平米的房子,成立了一家名为“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的公司。
他找了斯图尔特合作,斯图尔特说,合作可以,我帮你搞定技术,需要预付20万美元定金。
20万美元,对于那时的马云来说,把房子卖掉都出不起。
他好说歹说,并且在比尔的担保之下,斯图尔特才同意不用定金就先帮他做网站。
1995年5月,中国黄页网站上线了,这是互联网上最早的中国网站之一。此时,离中国能上Internet还有3个月。
▲中国黄页时期的马云
1995年7月,马云他们接了一个业务,帮浙江省外宣部做“金鸽工程”,宣扬浙江经济文化成就。这个网页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还有美国参议员专门发信,祝贺中国政府部门首次上网。
但即使做好了“金鸽”,但是也没什么用,公司没什么业务。
后来,马云到北京去找关系,到各个部委去推销他的理念,还四处拜访媒体,希望能够打出知名度,可是却没有多少收获。
他的老乡樊馨蔓做的一期名为《书生马云》的节目,记录下了马云这段时间的艰辛。
在片子里,马云去某国家机关联系业务,当时的他看起来还很稚嫩,说话怯生生的,完全不像现在这样底气十足。
樊馨蔓评价说:“(马云)看起来像是一个坏人,虽然言语滔滔不绝,但是表情却鬼鬼祟祟,人家根本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可想而知,马云到处吃闭门羹。片子忠实记录了他被各部门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的失落和无奈。
晚上回去的公共汽车上,马云头靠在窗玻璃上,看着外面的玻璃,喃喃地说:“再过几年,北京就不会这么对我;再过几年,你们都得知道我是干什么的。我在北京也不会这么落魄。”
▲《书生马云》
1996年,杭州电信也推出了中国黄页,和马云形成了直接竞争关系。电信的中国黄页名字为ChinesePages,和马云的ChinaPages非常相像,而对方的注册资本是3个亿,而马云的是2万元,实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为了能活下去,马云只好把中国黄页和杭州电信下属公司合并。电信出资140万元,占股70%,占5个董事会席位;中国黄页作价60万元,占股30%,占2个董事会席位。
但是由于马云和杭州电信观念不和,自己提出的建议经常被否决,马云做的很苦闷。
1997年11月,马云突然和中国黄页的团队成员宣布,自己将离开中国黄页,前往北京工作。
于是,马云将自己所持的21%中国黄页以每股2、3毛钱的价格贱卖给了公司,拿回10多万元。带着几个愿意跟随的员工,第二次北上,马云受邀担任外经贸部下属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下面简称EDI)总经理,负责搭建外经贸部官网和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
二次北上时,也许马云是抱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心态。从杭州出发时,张瑛租了一个集装箱,把家整个都端到了北京。不久马云和张瑛还把儿子接到北京上小学。
刚到北京时,整个团队都住在集体宿舍里,办公地点在外经贸部7号楼。马云时常提醒大家:必须提高自己,否则就会被淘汰。于是,大家白天上班,除了加班之外,晚上马云还亲自给大家上英语课。
马云的团队非常拼命,很快就把网站给搭建起来了。马云后来还参与创建了商务部国富通公司并任总经理。
在外经贸部期间,马云广结善缘,不仅认识了很多政府部门的人员,还和雅虎的杨致远、搜狐张朝阳等人成为了好友。
但是马云很快又感受到了压抑,在政府部门,什么事情都要领导说了算。马云依据自己对市场的理解提出建网站的方案,领导却提出另一套方案,而马云却不得不硬着头皮按照领导的意图去做。
同时,当时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飞速的发展,马云觉得中国的电子商务时代即将到来,而他在外经贸部却无法抓住这个机遇,实现自己的梦想。
1998年年底,外经贸部电子商务司一名领导找马云,在他去之前,身边的同事还笑着跟马云说让他跟领导申请一下年终奖。
结果,等了很晚,马云才回来,还带来一个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决定:离开北京,回杭州。
马云给大家指了3条路:一是继续留在国富通,各方面都很稳定;二是他可以推荐大家去搜狐、雅虎等大公司工作;三是跟他回杭州,但暂时不知道干什么。
马云说给大家3天的考虑时间,但3分钟内,团队所有人告诉马云:老大,我们决定一起回杭州。
离开北京前,马云和团队去了一次长城,留下了这张著名的照片。
▲长城和马云
根据马云日后在杨澜访谈录的回忆,当天的情景和演电影一模一样:
在长城上,秋风很烈,天气很冷。有一个人激动地说: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放弃?我们一路从杭州打到北京,经历了这么多艰难困苦,好不容易走过来了,又要从头开始?
马云也很动情,大声说:我们回去,从头开始,从零开始,建一个我们这辈子都不会后悔的公司。
03
壮年时代:阿里帝国的崛起
1、十八罗汉和“高富帅”
1999年大年初五,杭州湖畔花园小区,18个人坐满了一屋子,
这是阿里巴巴的第一次全员大会,马云激情澎湃地讲了2个小时,并且专门请了摄影师全程录像。
▲十八罗汉
这就是传说中的“18罗汉大会”,它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最著名的场景之一。这是阿里巴巴的第一个高亮时刻,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味道。后来这“18罗汉”各有际遇,十分有趣,但不得不说,他们的命运在这一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在这次会议上,阿里巴巴的愿景和使命已经有了雏形。此后很多年,阿里基本上是按照马云会上讲的路在走。
马云确定公司的愿景是活80年(后来改为102年),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公司一开始就要国际化,与美国硅谷竞争。
马云还规定了公司的奋斗文化。他说,如果你想的是早上8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那就不用在这干了。未来3到5年,我们付出的代价将是非常惨重的,只有这样惨重的代价,才会引导我们走向成功。在后来,马云因为996福报论引起争议,但马云其实从创业之初就是这样做的。
于是,这群没背景,没家底,非名校毕业的“屌丝”就开始了创业之旅,用马云后来的话就是:“都是没有人要的。”
1999年5月,一名西装革履的男人出现在了湖畔花园,当他踏进马云的公寓,一股难闻的味道立刻冲进了他的鼻子,几个人顶着黑眼圈茫然地看着他,这个人就是日后被称为“阿里隐形英雄”的蔡崇信。
蔡崇信出生于台湾,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在一家全球知名投资公司工作,当时的年薪70万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580万)。
这样一个“高富帅”竟然在和马云谈了四天之后,就产生了强烈的想要加入阿里巴巴的念头。
蔡崇信回到美国后,带上妻子又一次来杭州找到马云。马云带着蔡崇信夫妇游西湖,船到湖中,蔡崇信突然提出,我要加入阿里巴巴。马云吓了一跳,差点掉进湖里。他说,我只能出得起500块钱一个月。蔡崇信还是没有丝毫犹豫地选择了加入。
▲马云和蔡崇信
这可能是阿里巴巴的第二个高亮时刻,蔡崇信的“下嫁”真正地成就了阿里。马云曾经说,自己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最感谢的4个人中必有蔡崇信。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蔡崇信,就没有今天的阿里巴巴。
如今,蔡崇信早已财务自由,其净资产达95亿美元。让人不得不佩服他当时精准的眼光和异于常人的魄力。
2、手握投资,意气风发
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之后,从最基本的“股份”和“股东权益”开始教起大家,让阿里真正的开始规范化运转。
初生的阿里巴巴迅速发展,很快就碰到了所有初创公司最大的难题:资金缺乏。
马云和蔡崇信四处找投资,却处处碰壁。他们找了38家公司,全部被拒绝。每次被拒绝之后,马云回到家中,跟阿里巴巴其他人说,今天我又拒绝了一家投资,充满了自信。
直到很久之后,阿里巴巴的其他人才知道马云不是拒绝了别人投资,而是被别人拒绝。
1999年8月,蔡崇信找到在高盛工作的老友林夏如。林夏如当时是高盛私募部门亚洲区主管,正好也在寻找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投资机会。听了蔡崇信的介绍,林夏如很感兴趣,觉得是个很好的投资机会。
和蔡崇信一样在湖畔花园闻过满屋子的脚臭味以后,林夏如也是被马云和团队的激情所打动。10月,高盛和阿里达成协议,5家机构共计投资阿里500万美元,占股50%。其中高盛出资额为330万。
就在高盛的资金进来之后不久,一位朋友介绍马云去见一个投资人,马云进门才说了6分钟,就被打断。这个个头不高、头发稀少的日本人当即就决定投资4000万,希望占股49%。
▲马云和孙正义
关键时刻,蔡崇信拦住了想要接受投资的马云,只允许孙正义投进2000万,保住了创始团队的控制权,让阿里的后续融资得以顺利进行。
这时的马云手握2500万美金,意气风发,却没想到,阿里巴巴的至暗时刻很快就会悄然而至。
3、痛定思痛,跪着也要活下去
有钱之后的马云,在香港租了很气派的办公楼,把阿里巴巴总部从杭州搬过去,自己也搬到香港办公。还在美国建立服务器基地和技术总部,在英国、韩国、日本、澳洲设立办事处,并且全球招聘精英人才。
2000年,马云在全世界各地推广阿里巴巴,他在BBC、哈佛、MIT、沃顿、世界经济论坛、亚洲商业协会等地方四处演讲,并被《商业周刊》、《经济学人》等国际著名杂志报道,甚至还成为了《福布斯》封面人物。
在国内,马云办起了“西湖论剑”,以地主身份邀请金庸和张朝阳、王志东、丁磊等共论互联网未来,俨然成为国内互联网行业的盟主。
▲马云和金庸
但是当时互联网泡沫破裂,全球互联网行业进入寒冬,投资人也捂紧了钱袋子。而阿里巴巴虽然用户数增长很快,但是没有找到好的变现模式,迟迟不能盈利。
在公司内部,由于摊子铺得太大,成本居高不下,每个月要烧掉一百多万美元。内部管理也是一团糟。
“西湖论剑”仅仅10天以后,马云宣布,阿里巴巴进入紧急状态,他告诉公司员工:未来半年将会非常严峻,要随时做好加班准备。全体准备过冬,跪着也要活下去。
到年底,2500万融资已经烧掉了一大半,公司账上只剩700万美元,半年内找不到新的出路,阿里巴巴就要完蛋了。
马云终于痛下决心,做了几个决定:一是大量裁撤海外基地,全面回归中国;二是把总部由香港撤回杭州;三是全球大裁员。
大量高薪请回来的精英被裁掉。经过这些改变,阿里巴巴每个月的运营成本降到了50万美元左右,公司赢得了14个月的生存时间。
马云把这段经历比作“长征”。他说,变革完成,等于我们已经爬完雪山,过完草地,到达了延安。接下来,要做三件事:开展整风运动、建立抗日军政大学、南泥湾垦荒。
所谓整风运动,就是统一目标、使命和价值观;建立抗大,就是培养得力的干部;南泥湾垦荒,就是自食其力,不依赖他人。
在这三招的帮助下,阿里巴巴渐渐有了起色。到2001年底,在阿里做生意的企业用户超过了百万,公司也实现了盈亏平衡。
4、淘宝诞生,大战eBay
阿里终于活下来了。也即将迎来阿里巴巴的第三个高光时刻。
2003年4月16日,马云把师昱峰、姜鹏等7个人叫到办公室,郑重其事地说:“我想派你们去完成一个任务,这个任务还处于绝密状态,全公司都不知道,你们要离开公司,去其他地方做,你们不能告诉其他人,哪怕是女朋友,哪怕是爸妈,否则我会立刻开除你们。如果你们愿意的话,这有一份合同,是全英文的,你们马上签字。”
这7个人基本没有犹豫,在一分钟之内就签了字。当天下午,这7个人就搬到了阿里巴巴的诞生地——湖畔花园。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工作。
5月10日,项目正式上线,一个名叫“阿珂”的员工给这个项目起了个名字,叫“淘宝”。
▲淘宝
与阿里巴巴做的B2B(商家对商家)不同,淘宝的定位是C2C(个人对个人)。
而其实当时的中国市场其实已经有一个C2C巨头了,那就是美国的零售网站eBay,已经占据了中国90%的互联网C2C市场。
eBay的总裁惠特曼女士马上注意到了淘宝,但她研究了一番以后,不屑地说:淘宝撑不过18个月。
当时,国际通行的购物网站,是要付费上传商品信息的,eBay进入中国,也不例外。
马云则公布了“淘宝三年免费”的政策,这样不收费光烧钱,凭淘宝的资金实力,根本撑不住。
面对对手的嘲笑,马云却表现地心态良好,他笑着说:“我们一定会赢的,因为我们比他们更了解中国。”
此后,淘宝和ebay分别开展了广告战、心理战、工具战三场战役。
在广告方面,eBay中国拨了1亿美元的市场预算,和中国主要门户网站全部签订了排他性的广告协议,并在谷歌和百度把与“淘宝”相关的关键词都买断了。
在PC互联网时代,这种封杀,几乎是致命性的。
熟谙毛泽东战术的马云,则采用了经典的“农村包围城市”思路应对。
一是线上走不通,就走线下,淘宝网在电视、路牌、地铁、电梯到处投放广告;二是大网站走不通,就走小网站,淘宝和几千家小网站建立了合作关系;三是进军娱乐圈,在天下无贼、头文字D、韩城攻略等电影里做植入广告。
在心理战方面,双方对于盈利模式、用户数量等关键点来来回回打了不少口水仗。
而最关键的还是工具战。淘宝推出后,很快发现不解决支付瓶颈的C2C很难长大,在淘宝用户的建议下,淘宝决定打造支付工具——支付宝。
2003年9月10日,马云把坐镇广东销售的陆兆禧调到杭州,让他主做支付宝。此后支付宝艰难发展,逐渐成为了阿里巴巴体系中的另一颗参天大树。
经过这三场战役的交锋,短短一年的时间,淘宝网的流量已经进入全球前20之列,交易额已经可以和eBay平分秋色。
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免费的淘宝,逃脱不了惠特曼的预言,终将死在烧钱上面。
由于淘宝不赚钱,其运营经费几乎全部来自阿里。但随着淘宝越做越大,阿里也渐渐承受不起如此体量的烧钱了。
就在这时,马云做出了一个震惊中外的巨大决定。
5、并购雅虎,最终上市
2005年8月17日,雅虎宣布以10亿美元现金和雅虎中国全部资产为代价,同时获雅虎10亿美元投资,换取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40%的股份和35%的投票权,马云出任中国雅虎董事局主席。
▲马云和雅虎杨致远
一个年收入30多亿美元的世界互联网巨无霸竟然被一个年收入10亿人民币的中国网站收购了,当时的人完全不能理解。可到了今天,雅虎的10亿美元,也成为该公司历史上最成功的一笔交易。若干年后,雅虎已经全面没落,被迫将核心业务卖给亚马逊,其所持有的阿里股份被注入一家名为Altaba的公司中,这些股份在2019年的市值超过千亿美元。
淘宝有钱了,也得救了。eBay当机立断,马上放弃了中国市场,把其两年前收购的易趣卖给了TOM网,完全撤离了中国。
至此,淘宝网占据了中国零售电商80%的市场份额,成为绝对的霸主。
到了2007年,阿里巴巴的B2B业务已经拥有了2500万用户,并且有良好的现金流,早就具备了上市条件。
7月,马云终于公布了启动上市的消息。11月6日,阿里巴巴B2B业务在香港上市。这次上市,直接造就了将近1000名员工成为百万富翁,是当时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造富奇迹。
▲阿里巴巴上市
其中,“18罗汉”人均身价过亿,这些被马云称为“没有人要,才来阿里巴巴”的人,在8年的时间里,由于跟对了老板,上对了平台,也由于自己的努力,一个个成为了亿万富翁。
但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在高光结束后紧接着却是黑暗。上市后的第二个月,马云突然宣布,4位高管从2008年起调离岗位,送去读商学院。
这4人是:
1996年就追随马云、立下汗马功劳的、时任淘宝网总裁的孙彤宇;
2000年加入阿里,长期为阿里四大巨头之一的CTO吴炯;
1996年初作为第一位员工加入中国黄页,为阿里打造了蜚声中外的中供铁军的李琪;
2000年加入阿里,与李琪一起打造中供铁军,时任阿里资深副总裁的李旭晖。
以这4人资历之深、贡献之大、职位之高,突然遭此变故,令所有人错愕。
孙彤宇甚至当场哭出来。据说由于他老婆彭蕾作为主管人事的公司高层,提前知晓此事却未告知自己的丈夫,两人后来爆发了剧烈争吵,还一度为此而离婚(不过后来又复婚)。
▲马云和孙彤宇
马云的公开解释是三条:第一,他们太累了,该休息一下了;第二,公司需要全世界最优秀的管理团队,派这些人出去学习,是让他们提升自己,为了实现“由中国人创办的全世界最优秀的公司”这一远景;第三,他们到哈佛、北大学习,也许三四年以后,又会充满力量、激情回来,成为我们的接班人,发挥更大作用。
但后来,这四个人都没有真正地回来。
6、最难决定,支付宝之变
马云曾这样评价自己的这个决定:“虽然不完美,但是唯一并且正确”。
支付宝是淘宝内部孵化出来的产品,从淘宝分家后,也一直是阿里巴巴大家庭的一员。
但是,2009年和2010年,阿里巴巴两次转让支付宝股权,剔除了所有外资方,将支付宝纳入马云和谢世煌两人控股的另一家公司。
在法律意义上,这等于是把原属于所有股东的一家公司,变成了完全由马云所有的公司。而阿里巴巴的两个最大的股东,是雅虎和软银。
杨致远和孙正义对此极度不满。雅虎作为美国上市公司,于2011年提交给美国证监会的经营业绩详细报告中曝光了这一行为,引起了舆论哗然。
马云回应说:杨致远和孙正义都是知情的,讨论过多次,但是没有达成协议。
支付宝之所以转移股权,是为了符合国家规定。
2010年年底,在提交支付牌照申请前一天,央行特意向所有申请人发函通知:
如果有外资协议控制请重新申报,如果没有外资协议控制的,请公开声明。
当外界的目光都集中于行业龙头、外资控股70%的支付宝身上时,马云读懂了“通知”的潜台词,开始为支付宝“没有外资协议控制”运筹帷幄。
事实上,在此之前,马云就有预感到问题所在了,阿里董事会围绕于此的磋商已经历时数年。
但直到“通知”下发,分歧依旧无法调和。
只剩下阿里这块优质资产的雅虎仍旧坚持以外资绝对控股身份申请支付牌照;软银孙正义则提议成立支付宝内资公司进行VIE控制去碰运气。
最后磋商的环节,雅虎先是强烈反对转移支付宝而后干脆不再表态,软银孙正义更是一谈到支付宝就直接回避。
但马云知道,支付宝规模越大,越不可能“外资控制”。
经过与央行一句一句的沟通,他已经确定,要顺利申请支付牌照,只有取消VIE协议转为内资这一条路。
“必须百分之百合法”。“假如没有拿到牌照,支付宝将变成一家非法经营机构,后果也将不堪设想。”
软银、雅虎不支持,认准了只有华山一条路的马云,决定独自上华山。
冒着得罪所有人的危险,他做出了那个极度艰难的决定:
单边终止支付宝的VIE,对雅虎、软银进行补偿,向央行表态支付宝没有外资协议控制,从此完全确立支付宝内资身份。
2011年7月,阿里巴巴、雅虎和软银就此事达成最终协议:支付宝上市时,一次性补偿给雅虎和软银占IPO市值37.5%的现金,最低20亿美元,最高60亿美元。在此项补偿完成之前,支付宝将每年向阿里巴巴集团缴纳公司税前利润的49.9%。
7、马云的接班人张勇
张勇原是当时如日中天的游戏公司盛大的副总裁兼CFO,被蔡崇信看中,挖了过来,担任淘宝CFO。
来了才发现,淘宝的CFO不只是管财务,连业务也要管,后来甚至连COO的职位也一并给他承担了。
张勇作为COO负责的项目中,有一个烂尾的半吊子工程,原本是一个事业部级别的项目,做了半年多,一直失败,原负责人撂挑子辞职了,事业部解散,团队只剩20多人,成为一个人人避之不及的垃圾项目。
这个垃圾项目,名字叫“淘宝商城”,以后会改名为“天猫”。
▲马云和张勇
2009年3月,张勇接手了淘宝商城。这时候,淘宝商城只是淘宝网上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在市场上没有任何名气,既没什么商家进驻,也没什么消费者关心。
为了打响淘宝商城的名气,张勇想了很多办法,但是都收效甚微。
后来,张勇和团队商量,要在下半年搞一次大促销,日期要避开国庆节和圣诞节两个购物季,于是就选在中间位置。最后选定了一个最好记的日子:双十一光棍节。
经过艰苦的推广,张勇团队终于搞定了一批商家愿意在这一天一起降价促销,全部参与的商家加起来——27个。
面对这么惨淡的数字,大家也不抱什么指望了,聊胜于无吧。
但是最后的促销效果完全出乎意料,绝大多数商品一大早就给抢光了,店家不得不赶紧补货。一天下来盘点,27家商户,共计卖了5200万,是平时的10倍。
这个现象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报道和网民的热议,一下子几乎人人皆知。
有了这一波宣传,第二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参与品牌达到了711家,销售额达到了9.36亿。
到了2013年,走到第5个年头的双十一节,参与商家达到了几千家,成交额比5年前整整翻了700倍,达到350亿元。
到了2018年,天猫双十一的成交额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135亿元。
▲张勇和双十一
而这个节日也早已超出天猫的领域,成为全网狂欢的日子,每年的11月10日晚,千家万户的女生,都会像等待久违的恋人一样等待11日凌晨的到来,疯狂地抢购一切东西。
张勇创造的双十一,已经成为世界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8、急流勇退,追逐梦想
2013年5月10日,马云卸下了阿里巴巴CEO一职。
他在内部邮件中说:“从心底里,我佩服今天的年轻人。互联网是年轻人的天下,能给他们提供更多、更大的舞台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荣幸,也是我们这些人可以给公司未来创造最大的贡献所在。今年,阿里绝大多数生于60年代的领导者将会退出管理执行角色,我们将把领导责任交给70、80年代的同事们。因为,我们相信他们比我们更懂得未来,更有能力创造明天。”
▲马云跪地卸任CEO
之后的马云主要负责阿里巴巴董事局的战略决策,协助CEO做好组织文化和人才的培养,并大力推进阿里的公益事业。
同时,2013年,阿里再次启动了上市流程(此前,阿里巴巴B2B已经于2012年退出香港股市)。
由于当时的香港股市不承认“AB股”(即同时发行A、B两类股票,A类股票和B类股票的投票权不同),阿里选择了赴美上市。而且这次上市的不再是单独的B2B业务,而是整个集团。
2014年9月20日,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完成了第二次上市。当日,阿里的股价就狂涨38.07%,一举把马云冲上了中国首富的位置。而阿里巴巴,也以2314亿美元市值,成为仅次于苹果、谷歌、微软的全球市值第4大公司。
有意思的是,这一次敲钟马云并没有参加,他对高管们说:“我们这些人上去露脸,多一次少一次都没有太大意义。应该选8位客户上去,他们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这时的马云格局已经上升了一个大层次,并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哲学,作为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他的眼光已经不再局限于一家公司了。
2018年9月10日,马云在致客户、阿里人以及股东的公开信中宣布,将于201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20周年之际,不再担任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并确认由现任阿里集团CEO张勇接任。
同时,马云还将继续担任阿里集团董事会的成员,直到2020年阿里年度股东大会。
对于这次卸任,马云公开喊话称“我将卸任阿里巴巴董事长,但这绝不等于我不创业了,绝不等于我退休了。”
“我不会停止下来,阿里巴巴它只是我梦想中的一个而已。我今天还很年轻,还有很多地方没去折腾,还有很多事想做。”马云选择在阿里成立20周年之际卸任,既是对自己过去的告别,也是梦想再出发的起点。
04
后马云时代,阿里巴巴再出发
如果看企业家的话题热度榜,除了今年的华为董事长任正非,可以说最近10年,关于马云的话题最多。“其实我们中国人特别需要一个领袖,不管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而马云可以算的上是商业界的领袖之一。
阿里巴巴诞生于1999年,马云给阿里设定的目标是活102年,希望可以横跨三个世纪。而支撑这个理想的基石便是马云带给阿里使命、愿景、价值观。马云花名“风清扬”,而他将阿里的价值观命名为“独孤九剑”,就像《笑傲江湖》中写的一样,风清扬把独孤九剑传给了令狐冲,便飘然而去。
马云敢于早早地卸任首先就是因为他已经把阿里巴巴的味道定下来了,只要阿里巴巴一直保持着这个味道,就能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其次,张勇接替马云标志着阿里的合伙人机制已经取得成功。自此,阿里已经解决了企业领导人的传承问题和企业的创新发展问题,随着新一代领导人的登台,也会大大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
最后,企业要想生存,首先要有伟大的战略眼光,明确的发展方向,然后通过科学、细致、务实的管理,来确保战略路线的实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追求一种平衡,既要考虑现实的需要,更要着眼于长期发展的需要。
马云现在卸任,就是既看到了眼前,又着眼于未来的一种选择。
相信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马云,都会在“后马云时代”活得更出彩。我们会看到一个一如既往强大而充满活力的阿里巴巴,也会看到一个更加快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马云。
这是个起点,不是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