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07 16:31:33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京东快速的物流体验,曾经是最吸引他们的地方,虽然直到今天京东物流的速度仍旧保持领先,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阿里菜鸟和四通一达的物流联合布局,物流整体时效性已经得到显著提升,京东正在渐渐失去其物流速度的绝对优势。
而在平台的另一端,对于京东平台商家而言,京东物流的时效性一定程度上确实提高了其“客户体验”,但这一痛点仍然是站在C端立场上而言的。商家关心的不是时效性,而是能不能赚到钱。
决定电商商家能不能赚到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根结底无非是“成本”和“毛利“的占比关系。
而在京东平台开店的商家,并非因为京东物流牛b的速度,而是被京东速度吸引来的消费者流量。
在京东前台流量触顶后,京东选择将招牌物流服务开放给全社会,希望以物流带动商流,进而打开新的盈利渠道。在这样的战略决策下,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以京东物流品牌、标准为卖点的京东云仓应运而生。
18年兴起的云仓概念,原本是希望将云计算的技术理念引入物流管理而提出的。但随着各路WMS、TMS等仓储物流软件充斥市场,廉价甚至是免费的物流管理软件使“云仓”系统变得越来越low,门槛越来越低。
物流管理其实本身就不是一个需要太多技术含量的东西,除了对后端供应链管理需求较高的KA大商家或行业领导者以外,大部分商家都用不到“库存共享”、“智能管理”等云仓服务。
有云服务需求的商家,要么自己研制系统,要么高价买断系统自己使用,一来方便,而来也是出于对自身数据安全考虑。
这就使得像京东云仓这样标榜技术领先的技术服务商,在物流市场中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上。
据悉,目前京东物流旗下的京东云仓虽已在全国覆盖500多个仓库资源,也有至少近千家商家入驻云仓。但这些商家加入云仓并非出于技术需求,更多是出于“京配打标”这样的京东平台流量需求。
也就是说,商家加入云仓后,先将商品发到云仓储存,再通过京东配送抵达末端消费者,经过这样的“入仓”+“京配”操作后,京东平台的商家就能够享受到“京东物流”打标权益。有了这个标,SKU在京东前台的流量会大幅提升,进而提升销量,带来利润,这些利润最终冲抵掉“入仓”成本,商家因此获益。
可以看出,这样运作的云仓并不是技术在物流中的运用,而仅仅是通过流量带动3PL物流合作罢了。云仓真正解决了商家的什么特点?通过智能系统提升物流效率,目前来看恐怕只能算作是一个伪痛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