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23 13:40:58
Papi酱的走红刺激了一大票创业者,各种烧钱各种打鸡血,但几个月下来,泛善可陈。
人人都想成为Papi酱,为什么最后都变成“僵尸号”?
我觉得首先需要把和粉丝的关系理清楚。
可能你觉得明星的粉丝对明星特别忠诚,尤其是脑残粉,简直砸锅卖铁支持偶像事业,我们在对脑残粉不屑一顾的时候,可能也会在心理酸溜溜的想:要是我有这么好/壕的粉丝该多好啊
tfboys粉丝为偶像承包地铁广告
但一个真相是,粉丝们粉得并不是明星本人,而是以明星本人为原材料和载体,以经纪公司、广告商、粉丝团体为操盘手,以广告、影视、音乐、文字图片等表现形式,集体塑造出的以明星命名的一个虚拟形象。就像现在正火的多位小鲜肉,粉丝们粉得并不是他们本人,而仅仅是以他们为载体的一个虚拟形象罢了。明星的形象必须尽可能满足粉丝的幻想甚至时不时的来点惊喜才能保持人气。
“明星”一旦江郎才尽或者人设出现雪崩式崩塌,粉丝会毫不留情的离开。
这样的例子很多,不需要一一举例。
可能你觉得网红们在电商变现方面太牛X了,一个人的销售额竟然能顶一家公司的。但逻辑跟明星一样,甚至粉丝的粘性更差,是因为网红在商品过剩、挑选成本拉高的情况下,
1、帮粉丝挑选还过得去的商品
2、为商品添加人格化附加值
3、售卖人格魅力、知识价值、娱乐价值
才能实现网红电商的奇迹。
而不是说粉丝真得认准了某个网红,一旦网红无法持续提供上述价值,甚至仅仅原地踏步,就会被更年轻、更会玩、更有眼光的网红取代。
张大奕
受明星经济、网红经济的刺激/忽悠,很多电商公司纷纷试水粉丝经济,组建新媒体部、粉丝部,微博、微信、直播、网红轮番上阵,甚至产生了粉丝为王、得粉丝者得天下的谬论。
这两句话当然不错,如果你没忘了它的前提的话。
粉丝经济出现的由来是因为
商品过剩
挑选成本拉高
产品品质提升困难
情感价值凸显
而不是真的有粉丝就有一切。
粉丝就像浪子,你够美够靓,他跟你你侬我侬,你年老色衰,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所以,内功是关键。你把产品做好,真正标靶粉丝需求,把服务做好,真正让体验无刺可挑。
内功练好了,粉丝是发东西,让你分分钟上天。
内功练不好,小马拉大车是什么下场。
分享一段刘国梁教练对乒乒球队员的训话,很有启发:
文章最后分享一段几个月前写过的有关网红的定义:
网红的内在逻辑就是:绕过产品信息传达的各级通道,直击用户心脏。网红做到了把尽可能多的粉丝引到一个利用各种手段打造的省略筛选过程、直击用户内心的圈子中,将产品信息直接传达用户,进而推销产品获得收益。不论用什么方法,做出好的内容吸引用户眼球,在这场眼球的战争中聚焦属于自己的核心用户,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