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4 11:03:04
“李佳琦”一事,最大获利者是谁?
那必然是国货品牌——花西子蜂花。就像前几年的吴亦凡出事后,韩束直播间瞬间崛起一样。
这次,轮到蜂花了。
01
狂卖50w单,蜂花把流量玩明白了
一夜之间“花西子”成为新计量单位,引发了“国货品牌越来越贵”的论调。
过去小克重是国货的优势,如今却成为他们变相提价的“遮羞布”。
现在还有便宜又实惠的国货吗?有,知名上海日用品品牌“蜂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
在花西子事件发酵后,蜂花在抖音直播间火速上架了三款价格79元的洗护套餐,而且重量达到了五斤半。
连蜂花官方也发起了视频,玩起了梗:不管工资涨没涨,反正蜂花没涨价。
虽然蜂花方面回应称,“79元套餐是一直都在的”,但这一举动,狠狠地打了某品牌的脸。
虚假的商战:暗搓搓地使绊子
真正的商战:直接贴脸开大
很明显,这波流量被蜂花玩明白了。
据了解,蜂花的相关话题直冲热搜,#蜂花 商战 #蜂花回应捡箱子发货 等阅读量在1700多万到1.4亿不等。
品牌的破圈也为蜂花带来了巨大的转化。11日,蜂花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达到了843w,累计成交金额达2035w元,销量达到25w-50w间。
截至完稿,蜂花的两款79元产品销售超过了1.8w和2.7w件。按照单件79元来算,这两件商品的销售额达到了355w。
不论有意无意,流量确实在这场不属于蜂花的舆论场向蜂花倾斜了。
蜂花也用实力证明了,国货产品并不坑。
02
流量从来都不是白嫖的
借势营销一直是炒作话题的不二选择。
当一个事件成为网友们“口诛笔伐”的对象时,第一个与其造成强烈反差的IP就会成为最大赢家。
蜂花,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IP。
作为老牌国货品牌,其本身就与网红品牌会有鲜明对比,又及时抓住了当下互联网“玩梗”心态,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关注与对比。
而在承接这波巨大流量时,蜂花的媒体团队也借势了塑造了一波IP人设。
蜂花在评论里表示:纸盒都是“捡”别家的。为品牌打上了“朴实且环保”的印象标签。
在纸盒梗发酵后,蜂花又进一步发文宣传了一波自己的仓库。9月12日,蜂花官方微博发文称:蜂花一直都有自己的箱子。
很明显,这波借力打力的方式,已经帮助蜂花迅速笼络一批曝光量和关注度。
而说到借力打力,就不得不提下瑞幸和库迪两家国产咖啡品牌。
前不久火遍全网的“酱香拿铁”让瑞幸尝尽了甜头,首日销量就拿下了542万杯,GMV超过1+亿元的成绩。
瑞幸借助了国酒的光环,直接击穿了用户的心智,拉高了品牌形象,为两个IP实现了各自的人群破圈目标。
看到这,坐在一边的“库迪咖啡”忍不住了。赶忙联合五常大米推出了“米乳拿铁”,并喊话瑞幸:深夜的酒伤您的肝,清晨的粥养您的胃口。
照这样下去,在咖啡里尝到螺蛳粉也不是难事。
从这些例子上能看出,流量的获取方式就是要不断破圈,不断创造新奇的内容。不论是造势还是拉踩,流量终究是被人为拉起的,而不是从天而降。
不过对蜂花以及国货品牌来说,品牌层面的破圈只是第一步。流量只是助推器,拥抱变化,找到差异化竞争的突破口,才是品牌长期主义的必要条件。
03
破圈是上限,产品是下限
如果说破圈是流量上限的保障,那么用心做产品就是稳固流量的基本盘。
本文的主人公“蜂花”就是一位一心做产品、坚持长期主义的老牌国货。
在90年代,蜂花的销售额就飙到了5个亿之多。
可面对外国品牌的多元化产品线,以及高额的营销投入,蜂花一度陷入亏损。亏损的背后是蜂花坚持不投广告,省下营销费用让利给消费者。
蜂花董事长顾锦文曾说过:“蜂花的产品平均毛利率为15%,而洋品牌的毛利率普遍在40%左右。”
作为老牌国货,蜂花在10年里仅涨价2元,在这通货膨胀的年代里,难以想象。
不打广告,也不涨价,蜂花成了这浮躁社会中的一股“清流”,同时也成为年轻人眼中的“小透明”。
但正是这种将资源All in在刀口,造就了蜂花在中国护发素市场的排名——仅次于资生堂和潘婷。且2021年,蜂花销售额突破了10亿元大关。
在互联网时代,36岁的蜂花正紧跟时代的脚步,做抖音、开网店、学玩梗,同时它还依旧坚守本心,好好做产品。
据了解,蜂花已陆续开发了150余种系列产品,拥有数十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为了精进产品,蜂花自有的技术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投入上千万元,年产值能到15亿元。
蜂花深知流量是泡沫,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而做好产品才是延续品牌生命力的根本,没有之一。
在浮华的年代里,我们都希望蜂花能够将这份初心延续下去!